太凶险!今年已有159只债券违约,金额超1200亿!当心这些个股

A股来源:财通社2019-12-03 21:05阅读:2965

从2015年央行开始发话要打破刚性兑付开始,近几年,债券违约数量和总金额一直在逐年增加。今年以来,国内已累计发生159只债券违约、合计违约金额为1257亿元,是2017年全年违约债券规模的4倍以上。其中,53只违约债券主体涉及上市公司,占比三成左右。总体来看,共有26家上市公司出现债券违约。

昨天(12月2日)市场传出消息,国内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旗下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北大方正),首次出现债券本息违约。名校背书的企业债券都开始违约了,普通投资者又该怎么规避风险呢?

北大方正20亿超短融本息违约

12月2日晚间,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截至12月2日,公司未能按照约定筹资足额偿付资金,“19方正SCP002”不能按期足额偿付本息20.73亿元,已构成实质性违约。“19方正SCP002”发行总额20亿元,期限270天,债券利率4.94%。

图一.jpg

紧接着,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就将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主体长期信用等级由AAA下调至A,评级展望为负面。

联合资信同时下调“18方正MTN001”、“18方正MTN002”、“19方正MTN001”、“19方正MTN002”的信用等级为A,下调“19方正CP001”的信用等级为A-2。截至12月2日,方正集团还有未到期债券23只,余额总计345.4亿元,其中未来一年内到期余额为235.9亿元,偿付压力较大。

图二.jpg

北大方正是一家由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的集团公司。当时北京大学注资40万元,任命王选院士为决策人,公司以汉字信息处理与激光照排技术起家。

官网资料显示,方正集团旗下拥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医药、北大资源、方正证券、中国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截至2018年底,方正集团总资产3606亿元,净资产655亿元。2018年,方正集团年收入1333亿元,年净利润14.9亿元。目前,方正集团海内外员工合计约3.8万名。

10月31日出炉的三季度财务报告显示,北大方正集团在2019年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917.69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的953.55亿元下滑3.7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93亿元,相比2018年同期6239.12万元的亏损额,亏损放大了50倍。

实际上,这起违约事件也并非毫无预警。北大方正旗下2023年到期的美元债(彭博代码:AQ849207corp)于10月28日以来收益率连续上行577BP,10月以来累计增幅1068BP,引发市场关注。

此外,清华大学控股的紫光集团,美元债价格也出现暴跌。据平安证券,紫光集团旗下2023年到期的美元债(彭博代码:AQ864586corp)收益率10月31日大幅上行216BP,10月以来累计增幅335BP。

12月3日午间,有媒体称,从方正集团控股股东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获悉,按照中央关于高校所属企业体制改革的相关部署,北大资产公司目前拟为方正集团引入的战略投资人为某大型央企。方正系上市公司闻讯拉升,方正科技直线涨停。截至收盘涨9.15%。

图三.jpg

此前据市场资讯机构《REDD》引述知情人士称,方正集团的控股股东北大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拟将方正集团70%的股权出售给珠海华发集团,买家背后的绝对控股方为珠海市国资委。消息称华发集团已经支付了20亿元预付款,另外一家珠海本地的国企有意与华发集团联手参与收购,并对北大方正的地产业务很感兴趣。

但据腾讯消息,方正集团管理层在3日上午召集债券投资者进行会议沟通接触。沟通中,方正集团管理层强调,目前正在从集团层面引入战略投资者,地方国资委、央企参与的意向比较多。“和珠海国资委正在密切接触,但不包括华发集团(珠海国企)。”并且,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会等待债务重组以后。

年内159只债券违约

涉及26家上市公司

背靠北大,根正苗红的校企方正集团开始违约,只是最近几年债券市场的一个缩影,特别是今年以来,债券违约事件频发。

根据WIND数据,截止到2019年12月3日,年内国内已累计发生159只债券违约、合计违约金额为1257亿元,其中下半年违约金额为736亿元,较上半年增加133亿元。

1257亿元的违约总金额,已经超过了2018年全年的违约金额1209.61亿元,同时是2017全年违约债券规模的4倍以上,当年的规模是312.49亿元。2016年全年,56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合计393.77亿元;2015年全年,27只债券出现违约,涉及违约金额合计121.77亿元。

从行业分布看,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两个行业违约债券占比超过一半,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采掘业涉及违约债券规模居前。

从地域分布看,辽宁、江苏、浙江、山东等地区违约债券数量居前。

从违约企业的特征来看,下半年民企违约数量占比为77%,较上半年降低12个百分点,这表明国内债券违约主体已逐步从民企扩散到国企。

从违约主体看,今年以来上述出现债务违约的159只债券中,53只主体涉及上市公司,占比三成以上。总体来看,共有26家上市公司出现债券违约,违约原因基本都和资金流动性短缺有关。

图4.jpg

债券违约通常暴露出上市公司存在重大风险,伴随着债券违约而来的,还包括了资金链危机、业绩不佳、财务指标恶化等问题。因此若发生债券违约,上市公司的股价也会被拖累,进而连累股票投资者。

譬如引爆2019债市第一雷的康得新。1月15日,被誉为“中国3M公司”的康得新以一则违约公告震动债市。公告承认两笔债务存在风险,其中“18康得新SCP001”未按期兑付本息,已构成实质性违约;“18康得新SCP002”亦存在不能按期兑付本息风险。两只债券共应付本息约合15.6亿元。

受债务违约消息冲击,1月15日,康得新股价早盘封跌停,随后一度打开但午后持续跌停直到收盘,在随后的11个交易日中有10天下跌,股价跌至4元附近,经过短暂反弹后又一路下跌,在7月停牌前,股价已经下跌至3.39元/股,市值124.6亿元。

图5.jpg

值得注意的是,在爆出债券违约时,康得新的账面上还躺着150亿元的现金,因此被怀疑财务造假。

经证监会查明,在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ST康得通过虚构销售业务方式虚增营业收入,并通过虚构采购、生产、研发费用、产品运输费用方式虚增营业成本、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共虚增利润119.21元。

如果扣除虚增利润,*ST康得过往4年实际均为亏损,累计亏损额达57.91亿元,已经触及强制退市标准,公司股票可能被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民营房企ST银亿也是债务违约拖累股价的典型例子。去年12月,3亿元规模的“15银亿01”债券出现违约以来,ST银亿的资金危机开始爆发。

今年4月29日,由于存在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形,银亿股份股票自5月6日开市起被实行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银亿股份”变更为“ST银亿”。

多笔债券无力偿付,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有巨额资金占用迟迟未结。公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15日,ST银亿大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中,尚有19.36亿元未归还。此外,多项债务诉讼致银行账户冻结,ST银亿的控股股东银亿控股以及第一大股东宁波圣洲所持股份均被轮候冻结。

8月19日晚间,ST银亿发布关于“H6银亿07”未能如期足额兑付的公告,再次宣布债务违约。公告显示,因资金周转困难,公司未能如期兑付“H6银亿07”本金及回售部分应付利息合计4.26亿元,公司未能如期支付“H6银亿07”非回售部分利息。

截至12月3日,ST银亿股价为1.43元/股,跟年内较高点相比,已跌去了7成,市值蒸发140亿。

为何债券违约频发?

投资者如何避雷?

据中国证券报,企业一旦出现债务违约的现象,用于偿付违约债务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自筹资金、政府财务支持以及引入第三方投资者。自筹资金对公司资产要求度较高,资产需要较强的可变现性;政府财务支持则限于国企和少数大型民企;引入第三方投资者则通常需要公司壳价值较高,这些第三方投资者交易对价通常较低。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今年以来,受经济转型换挡期及金融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强等因素影响,企业普遍存在流动性不足的危机,使得今年以来债券违约的数量和金额都创下新高。债券违约对公司整体信用影响较大,公司未来的融资情况也会受到影响,对上市公司而言尤其如此。

据深圳商报,财富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表示,违约事件频发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三季度以来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导致部分管理能力较差、风控能力偏弱的企业出现现金流紧张状况;二是下半年国内债券、信托项目到期规模较多,企业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有所加大;三是国内货币政策整体保持定力,更多通过结构性方式投放流动性,这意味着行业头部企业更受益,而在行业竞争中逐步被淘汰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环境则整体偏紧。”

此外,企业盲目扩张是导致近年来信用债市违约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2015-2016年信用环境的整体宽松使得企业盲目扩张,过度投资、过度担保、借新还旧和短贷长投成为众多发生债券违约企业的通病。

随着刚性兑付被打破,债券违约逐步常态化,投资者从自身角度出发进行信用风险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方面,投资者要加强自身经营知识储备,加大对投资标的的研判,有效防范信用风险。公司在发生违约前往往都经历一些共同的财务特征和造假嫌疑,以及在违约前往往会有一些违约先兆:

图6.jpg

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可利用组合工具进行信用风险管理:一是通过参与信用衍生工具的投资为债券购买保险,起到对冲持有债券信用风险的目的;二是通过购买债券收益互换来应对信用风险。

此外,高等级信用债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利率债虽然安全性高,但预期收益相对较低。对于不满足于利率债收益的投资者可以选择买入那些主要投资于高等级信用债的基金。高等级信用债一般安全性也较高,违约概率较小,同时收益率一般要高于利率债。

但仍然要强调,即使是高等级信用债,违约风险还是不能忽略的。

财通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