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触媒:大客户依赖症难消 突击“堆砌”专利或撑门面

来源:金证研2022-10-14 09:11阅读:17907

《金证研》北方资本中心 亚一/作者 映蔚/风控

2022年2月16日,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辽宁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触媒”),成功登陆上交所,成为大连市第三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中触媒上市首日开盘价43.11元/股,收盘价42.2亿元/股,截至2022年10月13日收盘价为31.14元/股,呈震荡走低的情形。

上市背后,2022年上半年,中触媒或增收不增利,实现营收3.28亿元,同比增长1.72%;实现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11.28%。另一方面,长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系中触媒核心产品之一,自2019年起成为中触媒主营业务收入的“主力军”。然而,中触媒或面临下游降温的窘境。问题不止于此,2018-2021年,中触媒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均超六成且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中触媒对其第一大客户、核心产品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唯一客户存依赖。此外,中触媒超七成专利申请或为“突击”申请的情形,同样值得关注。

一、下游汽车产销降温,未来成长能力或承压

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中,下游市场增长未及预期等因素,往往使其上游业务成长性具有不确定性。

1.1 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系中触媒核心产品,2019年起贡献逾九成主营业务收入

据中触媒签署日为2022年2月11日的招股说明书(以下简称“招股书”),中触媒主要从事特种分子筛及催化新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化工技术、化工工艺服务。

报告期内,即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中触媒的主营业务产品分别为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非分子筛催化剂系列、技术服务收入。其中,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为中触媒核心产品。

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中触媒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产品的收入分别为1.47亿元、3.12亿元、3.79亿元、3.08亿元,占其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7.53%、94.46%、94.22%、96.45%。

同期,中触媒非分子筛催化剂系列的收入分别为1,784.83万元、1,347.22万元、1,600.62万元、888.94万元,占中触媒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0.64%、4.08%、3.98%、2.78%。同期,中触媒技术服务收入分别为307.46万元、484.38万元、726.04万元、246.54万元,占中触媒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3%、1.47%、1.81%、0.77%。

据2021年度报告,2021年,中触媒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产品收入、非分子筛催化剂系列产品收入、技术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5.35%、3.69%、0.96%。

可以看出,2019-2021年,中触媒核心产品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均超九成。

1.2 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中,移动源脱硝分子筛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提升

据招股书,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是中触媒核心产品之一。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在中触媒的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中,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收入分别为0.17亿元、1.55亿元、2.54亿元、2.31亿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6%、46.98%、63.16%、72.17%。

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在中触媒的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中,中触媒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的收入分别为7,262.54万元、6,920.77万元、6,033.45万元、3,598.07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28%、20.94%、15%、11.26%。

可见,2019-2020年及2021年1-6月,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系中触媒核心产品特种分子筛及催化剂系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报告期内,移动源脱硝分子筛收入占中触媒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逐年上升,截至2021年1-6月占比已超七成;而钛硅分子筛催化剂收入占中触媒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则逐年下滑。

1.3 移动源脱硝分子筛、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的下游应用,均涉及汽车行业

据招股书,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产品用途为尾气处理,移动源尾气脱硝。并且,中触媒的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主要应用于柴油车等移动源尾气排放的脱硝处理。钛硅分子筛系列的终端产品也包含汽车。

1.4 近年来,国内汽车产销量总体呈下滑趋势

据招股书,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中触媒的境内销售额分别为1.2亿元、1.71亿元、2.19亿元、1.42亿元,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18%、51.45%、53.98%、43.84%。同期,中触媒的境外销售额分别为0.49亿元、1.62亿元、1.87亿元、1.81亿元,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82%、48.55%、46.02%、56.16%。

同期,在中触媒境外销售中,中触媒对亚洲地区的销售额分别为0.08亿元、1.12亿元、1.46亿元、1.48亿元,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45%、33.55%、35.97%、45.86%。

据2021年度报告,2021年,中触媒境内、境外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3.07%、55.52%。

可见,2018-2021年,中触媒的内销收入占比整体下滑,外销收入占比整体上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2021年,国内汽车产量分别为1,841.64万辆、1,927.62万辆、2,212.09万辆、2,372.52万辆、2,450.35万辆、2,811.91万辆、2,901.81万辆、2,782.74万辆、2,567.67万辆、2,532.49万辆、2,652.8万辆。

则2012-2021年,国内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67%、14.76%、7.25%、3.28%、14.76%、3.2%、-4.1%、-7.73%、-1.37%、4.7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1-2021年,国内汽车销量分别为1,851万辆、1,931万辆、2,198万辆、2,349万辆,2,460万辆、2,803万辆、2,888万辆、2,808万辆、2,577万辆、2,531万辆、2,628万辆;2012-2021年分别同比增长4.3%、13.9%、6.9%、4.7%、13.7%、3%、-2.8%、-8.2%、-1.9%、3.81%。

不难看出,2016-202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整体呈下滑趋势。同时,2018-2020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呈负增长态势。到2021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实现正增长,与2018年产量仍有差距。

1.52018-2020年全球汽车产销负增长,2021年产量增速未及2016年的水平

据世界汽车制造协会(OICA)数据,2015-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分别为9,078.06万辆、9,497.66万辆、9,730.25万辆、9,563.46万辆、9,178.69万辆、7,762.16万辆、8,014.6万辆。2016-2021年,全球汽车产量分别同比增长4.5%、2.36%、-1.1%、-5.2%、-16%、3%。

据MarkLines全球汽车产业平台数据,2016-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分别为9,320万辆、9,531万辆、9,479万辆、9,027万辆、7,766万辆、8,100万辆。同期,全球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2.4%、-0.5%、-4.4%、-14%、5%。

也就是说,2018-2020年,全球汽车行业的产量及销量均下滑。到2021年,全球汽车行业的产量及销量实现同比正增长。

前述提及,中触媒的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主要应用于柴油车等移动源尾气排放的脱硝处理。

1.6 自2014年起,国内柴油消费总量及汽车制造业的柴油消费总量整体下滑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3-2019年,国内柴油消费总量分别为1.72亿吨、1.72亿吨、1.74亿吨、1.68亿吨、1.69亿吨、1.64亿吨、1.49亿吨。同期,国内汽车制造业柴油消费总量分别为39.05万吨、41万吨、37.97万吨、37万吨、37.8万吨、30.01万吨、26.95万吨。

即2014-2019年,国内柴油消费总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为0.09%、1.14%、-3%、0.46%、-3%、-9.09%。同期,国内汽车制造业柴油消费总量的同比增速分别为4.99%、-7.39%、-2.55%、2.16%、-20.61%、-10.2%。

从上述情形来看,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作为中触媒核心产品之一,2020年及2021年1-6月为中触媒贡献超六成的主营业务收入。且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主要应用于柴油车等移动源尾气排放的脱硝处理。然而,近年来,全球汽车行业以及国内汽车产销量均有所下降,且2014-2019年,国内柴油消费总量及汽车制造业的柴油消费总量均整体下滑。以上种种情形对中触媒的影响几何?中触媒的成长能力或承压。

二、核心产品对客户巴斯夫存依赖风险,客户集中度畸高于同行均值

目光移至中触媒的业绩表现。2021年,中触媒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保持增长,而其却面临客户集中度高企的窘境。

2.12021年,中触媒的营业收入、净利润保持增长

据招股书、中触媒2021年报及2022年半年报,2018-2021年及2022年1-6月,中触媒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9亿元、3.33亿元、4.06亿元、5.61亿元、3.28亿元。同期,中触媒的净利润分别为922.72万元、5,345.13万元、9,183.92万元、13,367.16万元、7,556.46万元。

即2019-2021年,中触媒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96.88%、21.91%、38.15%,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479.28%、71.82%、45.55%。

2.2 2018-2021年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均超六成,且整体呈上升趋势

据招股书及中触媒2021年报,2018-2021年,中触媒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分别为1.15亿元、2.57亿元、3.58亿元、4.9亿元,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7.76%、77.27%、88.12%、87.4%。

2.3 来自第一大客户巴斯夫收入占比逐年提升,2021年1-6月比例达77.59%

需要指出的是,中触媒的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唯一客户为巴斯夫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巴斯夫”)。且巴斯夫也系中触媒报告期内的第一大客户。

据招股书,巴斯夫及其授权对象为中触媒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唯一客户。巴斯夫包含12家企业,分别为巴斯夫催化剂(上海)有限公司、巴斯夫环保技术(上海)有限公司、BASFCATALYSTS GERMANY GMBH、BASF CATALYSTS INDIA PVT. LTD、BASF Chemcat (Thailand) Ltd.、BASFCORPORATION、BASF HONG KONG LIMITED、BASF Polska Sp. z. o. o.、BASF SE、BASF PETRONAS Chemicals Sdn Bhd、喜星催化剂公司和N.E.CHEMCATCORPORATION。

2018-2020年及2021年1-6月,巴斯夫均为中触媒的第一大客户,中触媒对巴斯夫的销售额分别为0.32亿元、1.98亿元、2.82亿元、2.51亿元,占其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19.19%、59.31%、69.43%、77.59%。

对此,招股书披露,中触媒存在客户集中风险和第一大客户依赖风险。若未来下游市场需求下降,对中触媒移动源脱硝分子筛产品需求减少,或者中触媒研发创新、生产供应无法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或者巴斯夫增加其他供应商,或者巴斯夫移动源脱硝产品未来全球市场份额下滑,则可能对中触媒业务经营、财务状况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也就是说,中触媒的核心产品之一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系的唯一客户为巴斯夫。而巴斯夫也系中触媒报告期内的第一大客户,中触媒或存在客户集中风险和第一大客户依赖风险。

2.4 近四年,中触媒前五大客户集中度“畸高”于同行平均水平

据招股书,中触媒选取的同行业可比公司共3家,分别为中节能万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润股份”)、洛阳建龙微纳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龙微纳”)、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瓷材料”)。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2018-2021年,万润股份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8.48%、67.46%、61.64%、57.35%,建龙微纳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72%、24.23%、21.4%、19.42%,国瓷材料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其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2%、20.03%、23.03%、20.77%。

2018-2021年,中触媒上述3家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的均值,分别为45.13%、37.24%、35.36%、32.51%。

对比可知,2018-2021年,中触媒的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均高于同行均值,分别比同行平均水平高出22.63个百分点、40.03个百分点、52.76个百分点、54.89个百分点。

至此,2018-2021年,中触媒实现营业收入及净利润规模连续增长的背后,其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均超六成,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畸高”于同行均值。其中,中触媒对其第一大客户、核心产品之一移动源脱硝分子筛的唯一客户巴斯夫或存在依赖风险,令人唏嘘。

三、涉嫌“突击”申请专利,核心技术人员从老东家离职未满一年即参与专利研发

对于冲击科创板的企业而言,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此方面,中触媒涉嫌“突击”申请专利。

3.1 近四年年末,研发人员中学历为专科及以下的人员占比超六成

据招股书及中触媒2021年报,2018-2021年各期末,中触媒的员工总人数分别为518人、568人、643人、665人;其中,研发人员分别为123人、118人、121人、152人。

而且,中触媒研发人员中,专科学历人数分别为37人、32人、33人、44人,专科以下学历人数分别为56人、54人、53人、49人。

计算可知,2018-2021年各期末,中触媒研发人员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人数分别为93人、86人、86人、86人,占其研发人员人数的比例分别为75.61%、72.88%、71.07%、61.18%。

换言之,2018-2021年各期末,中触媒的研发人员中,专科及以下学历人数占其当期研发人员总数的比例均超六成。

3.2 专利申请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2020年,或存在“突击”申请专利的情形

据招股书,截至招股书签署日2022年2月11日,中触媒有1家全资子公司中海亚环保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亚”)。同时,中触媒存在2家已注销的子公司,分别为中触媒(江苏)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中触媒”)、江苏中媒康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媒康泰”)。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触媒共申请专利281项。同期,中海亚共申请专利15项;江苏中触媒、中媒康泰的专利申请数量均为0项。

则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触媒及其子公司共申请专利296项。

据大连证监局公开信息,中触媒的上市辅导备案时间为2018年2月11日。

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成立以来,中触媒的专利申请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2020年。

据招股书,中触媒成立于2008年8月8日。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08-2016年,中触媒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1项、0项、2项、2项、2项、4项、4项、8项、14项。2017-2021年,中触媒的专利申请数量分别为50项、46项、68项、51项、29项。

据招股书,中海亚成立于2014年12月2日。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2014-2016年,中海亚申请的专利数量分别为0项、1项、5项。2017-2021年,中海亚申请的专利数量均为0项、0项、0项、0项、9项。

不难看出,自2008年以来,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触媒及其子公司的专利申请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2020年,期间专利申请数量占总申请数量的比例为72.64%。而2018年中触媒开始上市辅导,其是否存在突击申请专利的嫌疑?

问题尚未结束。

3.3 中触媒的核心技术人员孙红影,从“前东家”离职一个月后即入职中触媒

据招股书,孙红影系中触媒核心技术人员。孙红影作为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8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另外,孙红影系中触媒目前主要在研项目的研发人员之一。

据中触媒更正版2016年年度报告,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孙红影在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克股份”)任项目经理。2015年5月至今,孙红影在大连多相触媒有限公司(中触媒前身,以下统称“中触媒”)任项目组组长。孙红影主要从事聚羧酸减水剂用聚醚大单体的合成、烯烃环氧化、液化气深加工及双氧水合成等方面研究的工作,也从事过丙烯环氧化方面研究,负责所用催化剂的改性剂评价工作。

据中触媒签署日为2015年11月26日的公开转让说明书(以下简称“公开转让说明书”),孙红影系中触媒核心技术人员。

3.4 孙红影入职中触媒不满一年,或参与1项中触媒的发明专利发明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中触媒拥有一项名为“一种烷基蒽醌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日为2015年11月12日,授权公告日为2019年4月9日,专利号为2015107777909,权利人为中触媒。截至查询日2022年6月8日,该专利的案件状态为专利权维持,发明人为李进、李永宾、段江波、王建青、孙红影、张恩锋。

这或意味着,2015年4月,孙红影从“前东家”奥克股份离职;2015年5月,孙红影加入中触媒。且2015年11月,孙红影作为发明人之一的发明,被中触媒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

3.5 孙红影“前东家”奥克股份,与中触媒同属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奥克股份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010年5月20日,奥克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据奥克股份2020年年报,奥克股份专注于环氧乙烷、乙烯衍生绿色低碳精细化工高端新材料的研发与生产销售。奥克股份致力于环氧乙烷衍生绿色低碳精细化工新材料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据招股书,中触媒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中触媒的产品应用涉及能源化工及精细化工行业。

也就是说,奥克股份、中触媒同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3.6 孙红影为发明人之一的专利,系中触媒核心技术产品应用发明专利对应专利

据招股书,中触媒共有7项核心技术,其中包括“应用于丙烯环氧化、环己酮肟化改性钛硅分子筛的制备技术”。

招股书显示,中触媒核心技术“应用于丙烯环氧化、环己酮肟化改性钛硅分子筛的制备技术”的主要应用产品为TS-1分子筛系列,环氧丙烷工艺包,己内酰胺工艺包;产品应用发明专利对应的专利共17项,其中包括专利号为2015107777909的发明专利“一种烷基蒽醌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简言之,孙红影入职中触媒不满一年,或作为发明人之一参与专利号为2015107777909的发明专利“一种烷基蒽醌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而该项发明专利现为中触媒核心技术产品应用发明专利对应专利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据《专利法》第六条,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该单位可以依法处置其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促进相关发明创造的实施和运用。

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二条,《专利法》第六条所称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是指:(一)在本职工作中作出的发明创造;(二)履行本单位交付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作出的发明创造;(三)退休、调离原单位后或者劳动、人事关系终止后1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那么,在奥克股份、中触媒同属于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背景下,孙红影在离任奥克股份项目经理的同年次月,入职中触媒项目组组长,其现今系中触媒的核心技术人员。并且,孙红影或入职中触媒不满一年,即参与了中触媒发明专利的发明。基于上述情形,孙红影参与发明的该项发明专利是否与其原单位分配的任务有关?

另一方面,2018-2021年各期末,中触媒的研发人员中,学历专科及以下的人数占比超六成;其超七成专利申请或为“突击”申请,亦让人唏嘘。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中触媒,未来会给出什么样的“成绩单”?

财通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解读
财通社午盘点评
原文【午评:创业板指涨逾2% 化工板块领涨】指数高开后小幅下探,随后集体走高,创业板指涨逾2%,深成指、沪指均涨超1%,有色铝、半导体、旅游餐饮、染料、水泥等板块活跃,注册制次新股、快手概念领跌,两市个股涨多跌少,涨停50余家但炸板率高,市场氛围一般。
解读师红峻 02-08
掘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这些上市公司望受益
原文【世界智能汽车网联大会今日开幕 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11月11日至13日在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据主办方透露,在11日下午举办的大会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线、愿景和战略目标进行详细介绍。(中证网)
解读师海鑫 11-11
财通社午间收盘点评:市场仍将延续小幅反弹,继续关注部分滞胀的新能源车、城商行、5G通信等板块
原文【午评:指数早盘震荡上涨 周期板块持续走强】指数早盘整体震荡上行,沪指时隔近3个月再度触及3400点,染料、煤炭、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顺周期行业板块全线爆发,白酒、军工股活跃,机场、旅游股走弱,两市个股涨跌参半,涨停50余家,赚钱效应较好。
解读师红峻 11-23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