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来了:这一轮A股的上车逻辑

来源:德林社 2020-07-07 19:27阅读:4267

新股民新资金涌入A股,多家券商APP超载宕机;沪深港通的南向和北向交易在今天同创记录;A股连续第4个交易日拉开万亿成交,7月7日更是成交1.74万亿;3月23日反弹以来至今,沪指累计涨幅超20%,进入技术性牛市。

牛市真的来了,但这又会是一场2015年杠杆牛吗?又会是快速资本泡沫并引发股灾吗?看起来,这一次,并不一样。

金融股全面暴动——继续飙涨,5个交易日内,券商板块已经累计上涨24%,保险板块涨14%,银行板块涨15%。个股如光大证券更是在11个交易日内累计暴涨110%。这些数据虽然与2014年底牛市初期券商股首波暴动上涨54.21%依然有一定距离,与券商2015年牛市顶峰时期累计126.8%的涨幅更是相去甚远。当然,那是一波杠杆牛市,来得也快去的也快。

自然,我们要警惕市场飙涨背后的短期技术性回调风险,尤其是券商为首的金融股冲高回调风险。但在一场牛市来临的时刻,资金是疯狂的,情绪是疯狂的,疯狂的背后就有溢价就必然有泡沫——甚至享受泡沫。在一场长牛慢牛下的结构性牛市面前,任何一次5%-10%的回调都是加仓补仓甚至进场的上车机会。因为,在互联网金融如P2P遭遇全面清理去杠杆,房地产遭遇价格和投资属性受限之下,还有大把场外资金正在伺机如何上车牛市。

事实上,我们3月8日的《内参》中在提示市场短期风险的时候就对中国经济和股市表示了持续的信心,指出“任何一次5%-10%的回撤空间,都是适度加仓补仓的机会”。那时,上证指数处于3034.51点,并一路下跌到3月19日的阶段性底部2646.80点,区间跌幅在12.78%。

同时在本轮牛市的底部前夜,我们在3月15日的内参《全球股灾:A股独立行情背后的风险与机会》中即用万字长文指出“A股独立行情隐含的长牛慢牛根基”、“中国股市的长牛慢牛根基在夯实”。而在此前一天,还在给监管层提交的应对全球金融市场风险与机遇的报告中阐述了这一观点。

在随后3月22日的《内参》中,我们还持续指出当下A股尤其是主板个股的安全边际较高,对于A股投资者如果从中长期投资维度,则应遵循不折腾原则,以及可执行每次回撤5-10%进行补仓加仓的原则。此后,A股一路反弹至今。

我们最近几周内参一直指出,当下A股市场无需过度关心指数波动,而更应该是精选行业板块来追寻个股机会。客观而言,当下A股尤其是主板依然处于相对历史底部区域,投资者更应精选行业与个股,从中长期而言值得持续布局。当然,我们需要看到,这虽然是一场长牛慢牛的牛市,却是一场结构性牛市。围绕价值,围绕成长,围绕蓝筹,围绕核心资产,才会是这一场结构性牛市的真正分享者。

在当时全球疫情冲击波下的股灾时刻,我们为什么还持续坚定的看到A股的中长期投资机会?在此,我们对于支撑中国股市走出长牛慢牛下的结构性牛市,重新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阐释,看一看这一轮A股牛市的上车逻辑。

做多A股:中国崛起牛开启

金融股暴动,是引爆A股当下快速走牛的一个引子。翻看多次的牛市,金融股率先领涨都是相对明显的逻辑。而这一次的触发点,就来自于金融混业预期。

最近的两周,持续在深圳与一线投资圈朋友交流。根据掌柜近期与十多位券商私募人士交流的信息来看,给银行发券商牌照背后是一场金融混业的大变局,将是一场金融控股集团的再造运动,也是对A股流动性的再造。同时,指出这是做大做强中国资本市场思维下一系列动作背后的一个,金融业估值将变相提升。

甚至有私募人士表示将此看待成新一轮牛市的驱动力。我们理解为这就是上述背后金融混业改革逻辑下科技和资本大棋局的一种背后解读。这确实将持续增加机构投资者对券商等金融股的关注度,也将驱动资金加码对A股中长期投资幅度。

毫无疑问,我们最近两期内参对金融混业这一问题的解读和研判是到位且及时具有前瞻性的,也特别指出了其中的投资机会。这也是我们与众多金融投资大咖交流的结果。

市场此轮金融股的暴动,是对新一轮结构性牛市的一个资金和市场确认的第一步。上周五则出现了第二个信号——四大证券报官媒开始连续唱多“牛市”。

7月3日,中证报头版头条:《A股新一轮牛市呼之欲出》,上证报当日官微:《哈哈哈哈哈!牛市特征越来越明显了》《牛牛牛牛牛……券商股今天太牛了》,证券时报旗下券商中国:《A股狂飙……券商股带动全面牛市气息……》;7月4日,中证报官微:《真有牛市感觉了!”知情人士:银行系资金正借道权益基金入场》;券商中国微信号:《A股成全球稀缺资产……》。昨晚,A股上涨登上新闻联播,指出“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与防控成绩是中国经济复苏和股市上涨的最大动能”。

从媒体观察角度而言,官媒在对唱多“牛市”这一问题上至少得到了官方的默认和许可,否则在上一轮牛市中官媒“4000点是牛市起点”遭遇各种骂名以来,官媒对唱多牛市已经是较为谨慎。

因此,从中国证券报头版头条发表题为《四大先行指标亮了A股新一轮牛市呼之欲出》的文章,以及多家官方媒体跟进唱多“牛市”,凸显政策性唱多与做多信号已经明显。在市场做大做强中国资本市场即股市的研判下,我们认为这一轮又出现了国家战略牛市的景象,当然这将朝着结构性牛市的行情方向进行演变。

大国崛起牛:这一轮背后的逻辑

这一轮牛市的缘起,核心在于中美贸易科技军事竞争下的中国大国崛起,起始于科技强国强军背景的科技创新,催化于疫情冲击下全球流动性宽松,引爆于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政策驱动下金融混业改革,长期资金动力在中国居民财富资产重配。

疫情冲击带来全球经济大衰退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股灾,A股确实由于出色的防疫防控能力基本扛住外围市场股灾冲击。当然旋即又带来了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充裕——并驱动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反弹,包括A股结构性牛市的开启。

同时,新冠疫情也再次让全球资金看到,中国危机管理的能力和中国经济的反弹能力。当然,中美贸易战也让全球资金看到中国科技发展的实力和驱动力。配置中国,开始成为全球资金在全球大衰退下的一个避风港选择。所以,我们看到北向资金持续流入中国A股。

随着中美贸易战开打,科技战也随时拉开帷幕,金融战也初露端倪。在这一大背景下,我们看到从2018年以来,不断向外资开放——不断纳入全球各大资金配置指数,新证券法修订,中国科创板、注册制推出。中国官方愈发明确,需要通过强大的资本市场来驱动中国经济的转换动能转型成功。

逻辑背景就是,中国经济转型和中美对抗中成功,需要科技强国强军;科技创新成功,需要强大资本甚至资本泡沫驱动;在中国经济遭遇疫情冲击持续下行后需要复苏,则需要国家让利、金融让利;资本驱动需要直接融资——股市做大做强;股市做大做强,需要券商等中介机构做大做强。

从这些维度来看中国当下的改革和政策驱动,就愈发清晰混业经营下的做大做强股市的国家战略思维。混业的背后,是为了提升金融效率,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的效率、支持做大做强股市的效率,最终是支撑科技竞争下的大国崛起。

回看2015年的杠杆牛,虽然也带有国家战略牛市色彩,也带有通过做大做强股市来驱动经济复苏的官方意愿,但那时候的意愿和驱动力——并未在内有疫情冲击和外有美国强力打压全球经济大衰退下那么强烈。同时,也未有不期而遇的疫情冲击下,带来弯道超车的机会。

长牛慢牛:持续被夯实的牛市根基

我们需要看到,构成本轮结构性牛市行情以及长牛慢牛的逻辑有四个维度,改革和政策驱动、流动性充裕、基本面复苏驱动、国家战略牛市的操盘能力。

上面,我们看到了科技强国强军背后的大国崛起驱动,以及官方做大做强资本市场背后的金融业改革驱动。后续的三个要素又在哪里?

先说流动性维度?当下A股有流动性充裕有两个核心要素支撑,短期与中长期均有所体现。短中期来自于全球疫情冲击下,全球央行放水带来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充裕,包括中国央行与财政也持续执行宽松政策对短期经济进行刺激。

中长期支撑的流动性充裕来自于,中国居民财富资产的重配大趋势。

事实上,疫情之后春节股市的大反弹,很好演绎了中国居民财富资产在房地产投资不佳后的配置方向——股市。隔离蜗居在家的中国百姓,当售楼处关门也难以扫楼的情况下,资金配置进入股市成为最大的方向。这恰恰凸显了当中国楼市走入规模、价格、投资属性瓶颈下,中国居民财富将加大权益资产(股市)的投资配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权益类资产配置数倍乃至是十多倍高于中国——差距就是弥补的方向。

基本面驱动力方面,新闻联播指出“中国出色的疫情防控能力与防控成绩是中国经济复苏和股市上涨的最大动能”。看起来,这是一个有点虚的理由,但这确实是中国经济在全球疫情冲击下的一个复苏驱动力。

客观而言,中国经济在此轮的疫情冲击下,并没有获得官方在货币与财政方面的强刺激,这一点与美国的“无限量化刺激”相去甚远。中国官方的底线思维,让中国经济更加保有韧劲,但也让中国的复苏周期会被拉长。虽然外贸需求持续下行与贸易全球化倒退,会继续压制中国经济的复苏进程,这也是当下A股最大反复不确定性的因素。

但中国经济强大的内生循环动力正在一步步挖掘,更为重要的是官方举全国之力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巨额投入,将让中国经济更加有活力和转换驱动力。因此,这一轮科技创新下的新一代科技革命以及新一代能源革命,既是中国经济的最大转型动能,也是A股行情持续纵深延展拉出长牛慢牛的核心根基。

同时,中国在新冠疫情下的危机管理能力,令全球震惊,也令全球资金进一步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复苏能力。因为,在全球经济大衰退之下,谁的身体抗病毒能力越强,谁就有在这一次全球大衰退中弯道超车的巨大可能性。从北向资金的不断流入,就能初步看到中国在一步步成为全球资金的避风港。

大国牛的操盘能力

A股牛市泛起,上车的没上车都在疑问,会否来得快去的也快。当下金融股暴动之后,有人高喊牛市来临,有人则祭出2015年杠杆牛的崩塌来警醒。这一轮国家战略牛市的操盘能力到底如何?

2015年的杠杆牛,也被认为是一轮国家战略牛市,事实上也有经济转换动能的需求。但那一轮的国家战略牛市,并没有强大的中长期流动性、改革动力乃至基本面复苏驱动。因此,更多是流动性驱动下的杠杆牛市。股市的杠杆率持续上行、资金快速涌入,遭遇新一轮金融去杠杆,由此也形成了来得快去得快的杠杆牛股灾。

但这一轮所不同的是,当国家队进入中国股市救市之后,从最近5年“撸起袖子下场摸鱼”的操作来看,已经从两眼一抹黑的救市到5年来应对国内外市场动荡历练,对市场的操盘和掌控能力越来越娴熟。

而且回望5年前的操盘,国家队的救市整体是成功的——我们不能仅仅以点位来论当年的救市成功评判,而应以这5年来经济下行通道中A股的整体平稳来评判。当下国家队的操盘能力,应该是越来越匹配驱动大国牛的实现。

综合多维度来看,疫情冲击下的央行与财政短中期流动性“宽松”,以及中国居民财富资产重配下的中长期流动性支撑;中美竞争对抗下的经济转换动力驱动科技创新,以及进一步改革开放下的拥抱竞争;大国崛起与科技竞争下的做大做强资本市场政策驱动,以及资本市场全面改革与金融混业刺激;中国抗疫防疫成功下的经济韧劲凸显,但疫情持续冲击下的复苏拉长;加上国家对战略牛市操盘能力,当下A股有拉开长牛慢牛的根基。

当然,由于注册制和科技转换动能下的科技创新驱动大浪淘沙的残酷性,将决定着中国股市这一轮牛市是结构性牛市。未来的结构性牛市,将会有更多的仙股、僵尸股,而科技成长、白马蓝筹、核心资产将愈发得到市场资金的认可。

更需要提醒的是,短期我们不要对牛市抱有太大的乐观心态,因为这一轮是长牛慢牛状态,而且是结构性牛市。疫情蔓延的不确定性带来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也带来上市公司基本面修复的不确定性。中美大国竞争下的美国持续打压将是A股长牛慢牛中的持续扰动风险因素。即便流动性充裕、改革与政策有驱动,在基本面不够确定性的情况下,市场短期也难以是单边趋势,而更多是震荡下的结构牛行情。

不管市场如何演绎,我们都持续警惕那些无业绩支撑的题材股、概念股的风险,包括流动性(成交量)欠佳的个股风险。控制风险,配置那些相对风险较低的优质成长蓝筹资产和标的,哪怕少赚一点,都要控制风险。

财通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解读
财通社午盘点评
原文【午评:创业板指涨逾2% 化工板块领涨】指数高开后小幅下探,随后集体走高,创业板指涨逾2%,深成指、沪指均涨超1%,有色铝、半导体、旅游餐饮、染料、水泥等板块活跃,注册制次新股、快手概念领跌,两市个股涨多跌少,涨停50余家但炸板率高,市场氛围一般。
解读师红峻 02-08
掘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这些上市公司望受益
原文【世界智能汽车网联大会今日开幕 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11月11日至13日在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据主办方透露,在11日下午举办的大会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线、愿景和战略目标进行详细介绍。(中证网)
解读师海鑫 11-11
财通社午盘点评:节前整体将维持高位震荡,继续结合年报关注券商、军工、金融IT等板块
原文【午评:指数早盘拉升走高 稀土板块多股涨停】指数持续拉升走高,创业板指、深成指先后涨逾1%,沪指跟涨,题材板块多数上涨,可降解塑料、氟化工、半导体、稀土、军工等板块涨幅居前,两市上涨个股超3000家,涨停70余家,炸板率高,市场赚钱效应较好。
解读师红峻 01-18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