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哨人”掀翻“眼科帝国”

来源:财经无忌2021-01-08 08:08阅读:4828

文|财经无忌 萧田

“年头侥幸躲过了新冠病毒的侵犯,却在46岁生日的第2天被确诊视网膜脱落,右眼近乎失明。”

2020年12月31日,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通过社交平台质疑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称在该医院治疗白内障,致右眼视网膜脱落。

这位拥有200万微博粉丝的抗疫女医生,在爱尔眼科(300015.SZ)治疗后右眼近乎失明,让这个市值3000亿的“眼科帝国”陷入了巨大的信任和舆论危机。

2019年12月30日,艾芬曾拿到过一份不明肺炎病人的病毒检测报告,她用红色圈出“SARS冠状病毒”字样,并将这份报告拍下来传给了同是医生的同学。当晚,这份报告传遍了武汉的医生圈,其中就包括那8位被训诫的医生。

如果说李文亮是吹哨人,那艾芬就是发哨子的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艾芬说,视网膜脱落带来的伤害远超于疫情;而作为知名抗疫英雄,艾芬的眼睛也在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抗疫勇士”成“维权斗士”

“如果是老百姓就更可能被骗,如果我不出来说话,更没有人出来说话了。”

在艾芬的自述中,这几天,有不少遭遇相似问题的患者在微博里向她诉苦,还有人到她工作的地方留下电话。

“给我多少钱我觉得都没意义,我现在代表的不是我一个人。我希望当前民营医院的模式能有所改变。”医学教授、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的角色调换了,昔日的“抗疫勇士”成了一位维权的斗士。

2020年的最后一天,艾芬在社交媒体发布了《告别2020》提到了文章开头的那句话,起初,网友们也只是以为艾芬因为过于劳累导致了如此严重的眼疾。

但情况很快反转,次日,艾芬在一段视频中讲到,右眼几近失明是由武汉爱尔医院不当诊疗引起。

2020年5月,因感觉视力下降明显,她向本院眼科退休的一位关系不错的贺姓主任医师询问病情,当时他已经被爱尔眼科返聘。

5月21日,该医生给艾芬诊断,并为她介绍一位在武汉爱尔眼科医院的一名王姓医生做白内障手术。25日,艾芬接受手术摘除右眼晶体,植入爱尔眼科医院提供的右眼人工晶体,手术费用大约2.9万元。

在此期间,艾芬被告知道“手术顺利”、“检查结果都挺好”。但据艾芬称,她的视力却在不断下降,5个月后,艾芬在自己就职的医院眼科检查,结果显示其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乎失明。

11月,艾芬向爱尔眼科主刀医生接连发了多条询问自己的疑虑,并要求提供显示自己术前白内障程度的照片,但发来的却被艾芬认定非本人照片。

随后,艾芬提出了自己的质疑:

爱尔眼科医院存在隐瞒视网膜病变等问题,夸大晶体植入的作用,贸然植入了爱尔眼科医院提供的右眼人工晶体,其动机是为了多收钱,耽搁了眼睛的治疗。

12月31日,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发声明称,“经核实,该患者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然而又一次遭到了艾芬质疑后,2021年1月2日,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发通告称,已成立集团调查工作组,于1月1日赶赴武汉,进行全面调查核实。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1月3日接受的一次采访中,艾芬称爱尔眼科调查仅3分钟。一天后,爱尔眼科发了通告:艾芬女士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艾芬愤怒到了极点:

“我会一一公布,用证据说话,用证据合理提出问题。我不是医闹,我是一名医生,不是为了钱,是为了真相,为了防微杜渐。”

从时间的线谱上勾勒,艾芬事件似乎暴露了爱尔眼科的诸多问题,比如,所有资料患者几乎都拿不到,对于后期消费者维权极其不利;爱尔眼科在术前的眼底检查不仔细,在术后康复检查时也没有出具检查结果单,这些都一一不符合医疗规范等。

事实到底如何,真理的天平最终会偏向何方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艾芬放弃了有着正高的公立医院的公费医疗去选择一家行业内拥有颇高地位和体量的民营机构,最后没有换来对她视力的一个更好的结果。

“艾芬眼睛风波”犹如太平洋上扇动翅膀的蝴蝶,正在形成飓风,影响着这家市值千亿的“眼科帝国”。

“眼科帝国”的莆田式发家史

一家公立医生选择去一家民营专科医院接受治疗,这事件本身就说明了爱尔眼科的“不简单”。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和李力参军入伍,两个湖南人在成都军区服役,被分配到一个班,一位是班长,一位是副班长。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们几乎都“一事无成”。

陈邦当兵因红绿色盲被退伍,和李力一起做过文化传播和房地产等行业,在海南赶上了1994年房地产泡沫破灭;1995年为了挽救海南项目,建设文化主题公园,又损失了千万投资。在陈邦30岁时,两人来到上海,租住在弄堂里,一无所有。

彼时,我国公立医院短暂流行过一段时间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靠在电线杆子上贴小广告的莆田系完成了原始积累,顺势搭上“医院承包经营”的东风,逐步向公立医院挺进,承包男科、皮肤科等“边缘科室”。

和莆田系一样,陈邦和李力也是从那时候通过承包科室,开启了医疗帝国的版图。

1996年,陈邦和李力注意到遇上了在上海六院“承包科室”的机遇。他们发现有人承包上海第六医院的眼科赚了大钱,于是自费买一台白内障治疗仪,放在六院眼科做白内障手术。

尝到甜头的二人,又花3万元从德国分期购回白内障超声乳化治疗仪,放在长沙市第三人民医院。

适逢原国家卫生部召开论证会,主要讨论关于引进准分子激光治疗仪,用激光切薄角膜、改变其屈光度治疗近视的问题,最终决定1993年先在北京引进两台,验证其临床效果。

政策开闸,陈邦和李力迅速跟上,引进准分子激光近视治疗仪,以“院中院”模式与国内多家医院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和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这二大项目的合作。

21世纪初,国家卫生部启动清理“院中院”,莆田系受到巨大影响,爱尔眼科自然也不能幸免。在一次又一次的彻查中,爱尔眼科的“院中院”难以为继,开始谋划转型筹建自己的眼科医院。

由于白内障和准分子激光治疗手术大部分依赖仪器设备,并不需要医生有高年资的经验,这为爱尔眼科的快速扩张打下了基础。

2002年前后,陈邦采取与他人或机构合资的形式开启了眼科连锁之路,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在长沙、武汉、沈阳、成都等地开设分院,生意风生水起。

爱尔眼科能够迅速起步,除了“赛道”优势外,还有莆田系的营销身影。

在打法上,爱尔眼科首攻二三线城市,把在大城市司空见惯的眼科治疗仪器带到中小城市。甚至将市场部改成“防盲办”,不断下到基层社区进行“筛查义诊”,一边给老年人测视力、验光、测眼压等,一边说服患者到医院进行检查或手术,借此收割了大批市场。

最为重要的是,白内障、青光眼等治疗是纳入各地医保的,部分患者又符合国家补贴的“复明工程”免费治疗条件,于是爱尔眼科迅速崛起。

此后,爱尔眼科又是招募行业专家,又是拉来学校合作设二级学院和教研基地做背书,在《证券时报》的采访中,陈邦说他的最终梦想是成立一个“眼科帝国”。

“优等生”的修炼隐忧

无疑,陈邦的梦想是越来越近,如今无论是从业绩还是估值上,爱尔眼科都是民营医疗上市公司中鹤立鸡群的存在。

在医疗界,一直有着说法叫“金牙、银眼、铜骨”,眼科医疗的丰厚利润和可观前景由此可见一斑。

实际上,伴随着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中国近视患者总人数已多达6亿。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将达4亿以上,如此种种都在快速增长眼科疾病门诊患者的数量。

一边是中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空间巨大,另一边是巨大的市场红利,谁能拔得头筹,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2009年10月,爱尔眼科登陆创业板,被称为“中国民营医院IPO第一股”。在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支持后,通过新建和并购跑马圈地,其疯狂扩张一度被称为医疗行业“大胃王”。

即便如此,快马加鞭的爱尔眼科依旧觉得太慢,2014年,爱尔眼科直接祭出大招——设立并购基金。顾名思义,就是从体系外新建或收购眼科医院进行培育,盈利后再置入上市公司,并最终并入上市公司报表,这一点在美年大健康上也有体现。

好处当然显而易见,通过“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双轮驱动的发展方式,爱尔眼科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加快网点的扩张,也规避了并购的风险。

根据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爱尔眼科累计通过基金并购医院数量超120家,平均每年新增40家。截至2020年11月30日,爱尔眼科和并购基金旗下在大陆地区已开业医院已经有434家,门诊部118家。

而这也随之带来了爱尔眼科的业绩增长,2009年其营收和归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06亿元、0.92亿元,到了2019年,这一数值分别达到了99.9亿元、13.79亿元,翻了十几番。

上市11年来,爱尔眼科的总市值从上市之初的69亿元一路攀升。2020年,最后一个交易日(12月31日)更是创出历史新高,总市值达3087亿元,市值翻了44倍。

在2020年11月发布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陈邦更是以1047.6亿元的身家登榜,多次蝉联湖南首富的宝座。

然而医疗的高风险,一直是医疗行业上市公司最大的隐忧。艾芬的投诉使得爱尔眼科2021年的首个交易日的开盘表现更有看头。

1月4日,爱尔眼科大幅低开,盘中跌幅一度超9%。截至收盘,该股下跌8.91%报68.22元,成交111.5亿元,市值较前一交易日蒸发约275亿元。

在资深的市场人士看来,“短期影响应该不大,机构是抱团的”,“散户就算跑,股价会有波动,但机构稳住的话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抗疫英雄“栽倒“在爱尔眼科,股价没有跌停,某种程度上正是源自于市场的看好。

未来的故事虽然美好,但医疗安全一直是悬在医疗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事关人身安全的任何事都不能掉以轻心。问题在于,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正随着爱尔眼科规模的持续增长而不断增加。

近几年,关于爱尔眼科的投诉帖,“服务态度差”、“没使用也不退款”、“耽误治疗时间”、“虚假宣传”等此起彼伏。

从出生到现在十几年来,爱尔眼科集团旗下已经拥有3家上市公司,在全球眼科医院及中心数量高达600余家。但眼科连锁“优等生”的修炼之路并不意味着前方畅通无阻,首屈一指的“眼科帝国大厦”一旦飘飘然,倾覆只在一瞬。

财通社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热门解读
财通社午盘点评
原文【午评:创业板指涨逾2% 化工板块领涨】指数高开后小幅下探,随后集体走高,创业板指涨逾2%,深成指、沪指均涨超1%,有色铝、半导体、旅游餐饮、染料、水泥等板块活跃,注册制次新股、快手概念领跌,两市个股涨多跌少,涨停50余家但炸板率高,市场氛围一般。
解读师红峻 02-08
掘金智能网联汽车时代,这些上市公司望受益
原文【世界智能汽车网联大会今日开幕 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将于11月11日至13日在京召开,大会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据主办方透露,在11日下午举办的大会开幕式上,清华大学教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李克强将发布《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并对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路线、愿景和战略目标进行详细介绍。(中证网)
解读师海鑫 11-11
财通社午盘点评:节前整体将维持高位震荡,继续结合年报关注券商、军工、金融IT等板块
原文【午评:指数早盘拉升走高 稀土板块多股涨停】指数持续拉升走高,创业板指、深成指先后涨逾1%,沪指跟涨,题材板块多数上涨,可降解塑料、氟化工、半导体、稀土、军工等板块涨幅居前,两市上涨个股超3000家,涨停70余家,炸板率高,市场赚钱效应较好。
解读师红峻 01-18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